黑产礼品网: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今天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现,2016年该平台共接到消费者投诉3817件,其中有关电商投诉2184件,占到投诉总量的57.22%。投诉对象除了局部大型电商平台,还有在线旅游、网上培训、网约车、网上订餐及微商等电商企业或运营者。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合同圈套、虚假宣传、假促销、优化等多个方面。
为了讨论电商投诉偏多的缘由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今天采访了多位消法范畴的有关专家,请他们对2016年电商投诉比拟集中的几大问题停止了点评。
中国消法研讨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以为,目前电商消费者投诉依然较多的缘由主要是:有关电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局部电商运营者成心借机谋取不当利益;有关部门的监管没有跟上电商开展,特别是对分享经济、互联网金融、微商等新兴范畴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;局部电商企业过于追求快速开展和获取利益,疏忽了违法、诚信运营的底线;消费者维权认识较弱,滋长了局部电商运营者的幸运心态。
合同圈套
据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统计,合同纠葛是2016年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,占到电商投诉总数的近一半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电商网站主要经过“售后条款”设置格式合同内容,少数网站会弹出格式合同条款页面,消费者普通只能选择回绝或者同意,很难就格式合同内容与商家协商。而商家提供的格式合同通常条款冗长,字号较小,很少有人认真阅读。普通消费者常常缺乏专业学问,经常在网购之后,才发现一些格式条款明显减轻或免除了商家义务,极易掉进商家的合同圈套。
对此,陈音江表示,为了网上买卖更趋公平,有关部门必需强化电商运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。对一些可能影响消费者作出判别的内容,运营者必需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留意,否则这些条款就不构成合同内容,抵消费者不产生法律效能。这里的“显著方式”,不只要思索到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才能,还要辨别传统买卖形式和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买卖形式,必需足以明显惹起普通消费者的留意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