厂多多礼品 香港消费力促进局近日发布,香港“聪慧支付提高指数”为53.9,高于50的分界限,反映“聪慧支付”概念在香港已开端成形。调查也发现,过去一年逾九成港人最常运用的支付方式依然是现金(99%)、八达通(97%)和信誉卡(53%),手机支付只占20%。
旧习气很强大
在内地,手机支付提高率已达98%,可谓“一机在手,天下我有”。以支付宝和微信为首的内地手机支付工具,曾经把触手伸到了世界各地。比方,到位于北极圈的芬兰小城罗瓦涅米旅游的内地游客,往常都能够“不带钱包游北极”了。
内地手机支付浪潮当然也涌到了香港。香港不少店铺往常曾经有了一应俱全的挪动支付工具:扫码枪、刷卡机、二维码……一家连锁药店可承受的挪动支付工具可多达12种。但是,运用这些工具的主要人群仍然是内地游客,而非本地居民。
其实,香港人对手机支付“慢半拍”屡见不鲜。跟欧美等地一样,信誉卡等电子支付的高度提高,曾经塑造了人们的支付习气。特别是香港的八达通卡,总发行量近3000万张,无须记名,充值便当,小额支付频率极高,以至可用作住宅楼的门禁卡。如此便当,难怪会成为手机支付的头号劲敌了。
跟内地不同,香港人不常运用网购,由于香港本就是“购物天堂”,逛街“血拼”用现金是很自然的事。而香港一些食肆等传统店铺,目前并不承受挪动支付,店家既担忧购置设备增加本钱,也惧怕财务统计变得艰难。
两巨头正攻坚
香港消费力促进局调查得出的“聪慧支付提高指数”由“商家聪慧支付准备水平”及“用家聪慧支付承受水平”组成,两者数据分别为62.2和45.5。也就是说,商家运用手机支付的提高率要明显高于消费者。
目前,支付宝已进入香港众多超市、连锁店,微信香港钱包则与中银香港、工银亚洲等协作,为用户提供小额转账、线下支付、网上支付、汇款、红包收发和零钱充值等功用。在港铁的罗湖和落马洲站试点,乘客可运用支付宝和微信经过特地的购票机扫码购票。此外,出租车、小巴、街市、茶餐厅、小店等八达通尚未涉足的范畴,也正逐步被支付宝和微信“攻陷”。
数据显现,支付宝HK个人用户已达150万,商户1.5万家,同时,香港已有逾百万人开启了微信电子钱包功用。而且,内地手机支付两巨头还在推出一波波的“红包攻势”,试图改动香港人的支付习气。今年春节,微信电子钱包就派发了1000万港元的利是红包。
提高只需时间
至于香港市民回绝运用新式付款工具的缘由,据消费力局总经理黄家伟引见,主要是“不熟习操作”和“担忧个人材料外泄”两个缘由。业者指出,许多香港市民对运用二维码存在误解和疑心,实践上光以技术而言,手机支付比信誉卡系统的平安性更高。
香港正在全力打造聪慧城市,提高挪动支付是大势所趋。2018年年初,香港财经事物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在立法会表示,金管局正与业界展开协作,构建一个快速支付系统,能全面链接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。
据引见,将于9月份启动的快速支付系统能够提供跨银行即便转账、扣账效劳,及商户、客户之间的支付效劳和个人对个人的转账效劳,届时如支付宝等挪动支付工具都能够参加这一系统。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以为,快速支付系统将成为改动消费者支付习气的“分水岭”。
挪动支付商家、特区政府都在全力推进,从硬件设备到法规软件,香港“聪慧支付”的大环境曾经根本成型,而每年4000万的内地赴港游客来港消费,也提供了强劲的示范作用。能够预见,用不了太久,挪动支付就将随风潜入多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