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产礼品网:近日,多地有司机在网上诉称,一家名为之道出行的网约车平台,诱导司机向该平台投入资金,进行优化,不料平台很快关闭,资金无法取出。对此,之道出行公开回应,优化系司机违规操作,以套取平台资金,并已向警方报案。目前,多地警方已介入此事。
司机自己给自己下单
去年11月,经朋友介绍,上海的滴滴车主熊海洋,跳槽到了一家名为"之道出行"的网约车平台,下属于之道出行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。
与滴滴打车不同,之道出行的乘客在上车之前,就必须预付车费。
司机接单后,平台会给乘客返还积分,积分又可以充当车费。扣去平台收取的中间费,相当于乘客每支付100元车费,司机就能收到147元报酬。
朋友掏出两台手机向熊海洋演示,一台冒充乘客下单,一台冒充司机接单,足不出户就跑完了近500公里。虽然为此支付了约3000元车费,但账户中最终将产生约5000元收益。
不过,这笔收益需要暂存在平台,15天后才能提现。
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,熊海洋卖掉自己的车,又贷款近80万,借来他人的身份证,一共开通了4个司机账户,每天稳定地向平台砸入近2万元。
此后,熊海洋又和朋友一起,向浙江总代理商支付了近50万元,成为宁波分代理商,并在当地招募了300名网约车司机,教导他们如何优化。每刷一单,熊海洋都能从中提成。
据南都记者了解,这样的优化行为,在全国范围相当普遍,平台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打击措施。
四川总代理陈海波告诉南都记者,此前之道出行CEO谢某曾亲自授意,称可以自己给自己下单,三个月内不会风控。此后,之道出行几乎沦为优化平台。四川、上海、浙江等地多位司机表示,他们从没有在平台上见过真正的乘客,平台上的订单都是司机用来优化的。
其间,虽然发生了零星的封号事件,但司机缴纳一笔"保护费"后,这些账号又能恢复正常。陈海波告诉南都记者,"保护费"经过分代理、总代理层层抽成。因为"保护费"从来没有出现在明文规定中,标准也极为混乱,因此这笔资金是否进入了公共账户,陈海波很是怀疑。
账户短暂解封后又被冻结
今年1月25日,之道平台推出送积分活动,引发最后一波充值潮。此后15天,天津、长沙、深圳接连上线,这三个城市的司机也得以加入优化大军。
"之道出行的司机人数,一下子上涨到了五六万人。"天津总代理张璋估算。
一番紧锣密鼓的扩张后,2月14日,之道平台却展开行动,封停了全国几乎所有司机的账号。司机们向平台充值的资金,统统无法提现。次日,之道出行在其官方微博发表《关于开展对异常交易订单事件的声明》,解释封号原因,称"充值返积分活动……给了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,通过'优化'等非正常手段牟取利益",因此临时冻结了这些账号。
熊海洋十分后悔。"早就意识到可能崩盘,没想到这么快,钱都没来得及提现。"
2月24日,陈海波等几十名总代理,来到之道出行北京总部,参加公司年会。谢某承诺,各地总代理可以上交一份白名单,公司将率先解封这些账号。
3月2日起,总代理们的白名单陆续解封,恢复了提现功能。
"第一周有三四天能顺利提现,第二周只有一两天,第三周就一点也取不出来了。"张璋告诉南都记者。3月21日,北京地区的司机逮住之道出行CEO谢某并向警方报案,迫于压力,谢某承诺将再次开放提现功能。白名单上的账户又得以短暂提现3天,然后再次陷入瘫痪,直至现在。
此后,谢某不知所终。
平台突然瘫痪,给用户带来的不仅是钱财上的损失。成都分代理商李澄(化名)的婚姻也因此破裂。她的前夫胡启责(化名)告诉南都记者,在李澄加入平台前,自己曾坚决反对,当时妻子非但不理会,反而借来数十万元加盟成为分代理商,甚至借来身份证注册了十几个空壳账号。
猜你喜欢